根據漁業署統計資料顯示,台灣於2017年從事漁業的人口高達32萬人,漁業為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。農委會漁業署署長黃鴻燕表示,過去的漁業發展只強調開發,但由於環境改變,永續成為重要的課題,應要回過頭檢討,現今漁業的大規模捕撈模式是否會衝擊環境。
科技發展快速,農漁業的生產也漸漸科技化,現今在遠洋漁業上,也有許多科技應用,像是用直升機確認魚群方向,而後再撒網捕撈,黃鴻燕表示,這樣的大規模捕撈,動不動就有上百萬噸的捕獲量,但卻會對永續造成傷害,因此要退一步,回過頭來看過去的處理方式。輸送帶
從漁業署2017年公布的統計年表可以發現,在台灣,從事漁業的人口高達32萬5,940人,而其中,若以縣市區分,高雄從事漁業人口的人數居冠,也是遠洋漁業最發達的縣市,可以見得遠洋漁業對台灣漁業影響重大。
輸送帶原理很簡單,就是以兩個輪軸作為支點轉動,透過傳動滾筒集尾部滾筒型呈現循環的環形帶,上下方輸送帶透過拉緊張力可以達到牢固,如果需要加強的話,可以使用托輥支承以限制輸送帶的垂度,也可以加裝許多無動力滾筒,藉由滾筒轉動且支撐,運作時只要將其傳動開關打開,運轉傳動滾筒,帶動輸送帶使其轉動,讓物體在輸送帶間藉由摩擦運行,在自動化工程中,會將產品放置在輸送帶上,和輸送帶一起共同受到驅動傳動滾筒的影響,而向前帶動。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行業都藉由這樣的方式在製作產品且包裝出貨。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下,與我們拚搏競爭的就是時間,在時間影響下,共同資源下我們都要提高速度達成,這樣才算是有產能。而未來時間成本越來越貴,所以要如何在一定時間內製造更大量的產能,就得靠自動化工程了,利用輸送帶一起來完成這些工作吧!
輸送機但縮小捕撈量,一定會造成漁民的不滿,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,由於漁業署應負起永續的責任,但又要照顧漁民,漁業的改革應要「軟著陸」,無法一次就改革到位,就算減少捕撈數量,也要將價值提升,才能顧及漁民的生計。
漁業署舉辦漁業攝影展。(圖/記者陳俐穎攝。2018.11.28)
漁業署今日舉辦「漁人的時光之旅」攝影展,希望就過去的漁撈經驗,反思目前大規模捕撈的漁業生態,達成與環境共存。
自動化工程中輸送機與輸送帶最為重要,也是核心設備。輸送機中除了有一般型的外,還有90度的彎曲輸送機,你可以配置輸送帶做使用,除了小巧玲瓏外,也可以放置在各個角落,有效利用空間,既使是最擁擠或是最難使用的空間,當然也有180度的輸送機,兩者特點都是安靜無噪音,且轉向快速安穩,這樣在製作產品的時候,不至於把產品甩出去,可以穩固你要製作的產品,既像黏住一般的牢固,而產品與產品之間也不容易發生碰撞,維持良好距離的同事,也讓產線維持順利流暢,這樣一來只要稍微注意輸送帶產線順利就可以了,這對於輸送帶的安穩性提升不少,而這款輸送機目前也想當搶手,因為他隨插隨用,也可以任意更動生產線位置,下方滾輪移動也很方便,不用將其抱起,只要左右轉動便可推拉機台。
留言列表